第四章 辨证|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辨证

第四章 辨证
www.chinamr.org 2002-12-5 华夏盲人网

第四节 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
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
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
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
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
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胁下,少腹、肩背,便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
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
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
病证论述较为简略,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
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
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
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脾经患
病可是胃脘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可见十二经病证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其规律
和特点,便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出病因病机与病名,更好地指导临床。
(-)手太阴肺经病证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阳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肺
主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多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仅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盒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
自汗出,濡或臂内前廉痛,常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
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
肺经行于时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濡、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
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
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手阳是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大
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惧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
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顿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
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
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例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
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
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
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
例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胁下,少腹、肩背,便是该脏经络循行之处。正由于经络系统能够有规律地反映出若干证候,
因此临床根据这些证候,用经络辨证的方法,以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及其发展趋势。
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互为补充,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脏腑病证侧重于阐述脏腑功能失调
所出现的各种症状,而经络病证则主要是论述经脉循行部位出现的异常反应,对其所属脏腑
病证论述较为简略,是脏腑辩证的补充,对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一、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三阳经。它们的病理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
气不利出现的病证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膀胱经受邪,可是腰背、腋窝、足跟等处疼痛;二
是与经脉特性和该经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肺经为十二经之首,易受外邪侵袭而致气
机壅塞,故见胸满,咳喘气逆等肺失宣降的症状;三是一经受邪常影响其它经脉,如牌经患
病可是胃院疼痛,食后作呕等胃经病证。可见十二经病证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掌握其规律
和特点,便可以帮助我们推求出病因病机与病名,更好地指导临床。
(-)手大阴肺经病证
手太阴肺经病证是指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肺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肺主
气,司呼吸、连喉系,属于太阴经,多气多血,每日寅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肺。
【临床表现】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盒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
自汗出,挠或臂内前廉痛,常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
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
肺经行于肘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挠、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
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则可见烦渴、咽干;
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手阳明大肠经病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大肠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大
肠禀燥化之气,主津液所生的疾病,属手阳明经,每日卯时周身气血俱注人大肠。
【临床表现】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
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
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
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三)足阳明胃经病证
足阳明胃经病证是指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胃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与
胃相连,以脏腑而言,均属土;以表里而言,脾阴而胃阳;以运化而言,脾主运而胃主化。
足阳明胃经多气血,每日辰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胃。
【临床表现】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
鼻衄;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
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证候分析】胃经多气多血,受邪后易从阳化热,刚见里实热证。里热内盛则壮热;邪
热迫津外出致汗出;冒火循经上炎,则见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口唇疮疹;若风邪
侵袭,可见口角歪斜,鼻流浊涕;热盛迫血妄行,则鼻衄;热扰神明,则惊惕发狂而躁动,
胃火炽盛,致消谷善饥;胃病及脾,中焦气阻,则脘腹胀满;胃经受邪,气机不利,则所循
行部位如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且活动受限。
(四)足太阴脾经病证
足太阴脾经病证是指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脾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脾为
胃行其津液,为十二经脉的根本,属足太阴经,主血少气旺,每日已时周身气血注于脾。
【临床表现】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症瘕、泄、水团、黄疸,不能卧,
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证候分析】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
象。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得后与
气则快然如衰者,为脾气得以输转而气通,所以矢气或大便后腹胀和嗳气就得以衰减或暂时
消除。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碑不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
动摇。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经有郁滞
则为症瘕。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上膝股
内前廉,故为肿为厥,为大趾不用等病。
(五)手少阴心经病证
手少阴心经病证,是指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心脏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手
少阴心经少血多,十二经之气皆感而应心,十二经之精皆贡而养心,故为生之本,神之居,
血之主,脉之宗。每日午时,周身气血仅注于心。
【临床表现】心胸烦闷疼痛、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挠臂内侧后缘痛厥,掌中
热。
【征候分析】心属火脏,故心经病变多见热证。心火内盛,则心胸烦闷疼痛;本经的支
脉从心系上挟于咽部,放心火上炎,心阴耗损,则咽干,渴而欲饮;手少阴这脉系于目系,
又出于胁下,故目黄胁痛。心脉又循挠臂内侧入掌中,故而可见挠臂内侧后缘痛和掌中发热
之征。
(六)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是指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部位及小肠功能失调表现出的临床证候。
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所出,与心为表里,居太阳经,少气多血。每日未时周身气血惧注于
小肠。
【临床表现】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颈项肩挠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
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
交肩上的缘故。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部位及膀胱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
膀胱为州都之官,藏津液,居太阳经,少气而多血。

Next
Pg.: 1 2 3 4 5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