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病机|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机

第六章 病机
www.chinamr.org 2002-12-5 华夏盲人网

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学说,其任务是阐明发病及各种病机变化的
一般规律,揭示其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服务。中医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发病原理和基本
病机两个方面。
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机理。古人对病机认识,是在中医学整体观理论的
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整体观就是人体内外环境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
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关系,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
人体,这种相对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而又不能自行调节恢复时,人体就产生了疾病。
疾病是多种多样的,而病机变化的表现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病因不同,个体情况和外环境
条件的不一,疾病性质有寒、热、虚、实,病变部位有表、里、上、下,具体表现在脏腑、经络、
气血等多种多样的证候变化中,但归纳起来,其表现的一般规律(即基本病机)主要是邪正相争,
阴阳失调,升降失常见方面。
一般情况下,外感病的主要病机变化规律,是邪正相争,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变化规律,是
阴阳失调、升降异常。但也并非绝对。这几个方面,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可同
时进行。
第一节 发病机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的阴阳保持平衡协调,是维
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人体的阴阳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影响
脏腑、经络、气血正常的生理活动,便发生了疾病。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的功能紊乱,正气的相对虚弱;二是邪气对人
体的影响。所谓“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简称“正”;所谓“邪气”,是
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病之发生、发展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因
中医学很重视人体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
盛,气血充盈,卫外周密,病邪就难以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
干”(《素问·刺法论》)。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才
能乘虚而入,影响脏腑功能而发生疾病,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疾病一旦发生,其表现又与正气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正气旺盛,邪正斗争剧烈,
多表现为实证,正气虚弱,抗邪无力,多表现为虚证或虚实错杂证。
(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外因
中医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但并不排除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地位,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没有邪气的侵入,疾病也不可能发生,在一定条件下,如病邪过强过猛,
远远超过了正气的抵抗力,邪气甚至起到致病的主导作用。如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
伤、冻伤、毒蛇咬伤等等,即使人体正气强盛,也难免被伤害。又如疫疠之邪,在一定条件下,
往往成为疾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而导致疾病的大流行。所以《内经》提出“避其毒气”的预防
措施,防止疫疠之病的发生和播散。
疾病发生以后,其病理变化与病邪的性质、轻重以及邪气作用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
说,感受阳邪,易致阳偏盛而出现实热证,感受阴邪,易致阴偏盛而出现寒证。疾病的轻重,除
与患病体质有关系,还与感邪的轻重有关。感邪轻则病情轻,感邪重则病情重。另外,病邪侵入
人体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
总之,疾病的发展,是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导致了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它关系到正气的不足
和邪气的侵入这两个方面。中医学重视病邪入侵的作用,而更强调机体正气的强弱在发病中的决
定作用。
二、影响正气强弱的因素
人体正气的强弱是疾病发生的主导因素。而正气的强弱与人体的体质、精神状态、生活环境
及营养、锻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体质
体质与先天禀赋有关。父母的遗传,使后代具有个体特点。正如《灵枢·寿天刚柔》曰:“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提出了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而形成的
体质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影响人体正气的强弱,在疾病的发生上有一定的意义。其一是,体质的
特殊性决定着对某种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如胖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
咳嗽;老年人肾气虚衰,多病虚寒;癫狂、哮证等,多与遗传有关。这是由于体质阴阳坚柔不同,
而对病邪的反应也不同,从而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其二是,体质影响着疾病的发展过程。由于体
质的差异,虽然感受了同样的致病因素而其病情发展过程也不一样。如同一感冒,虽然同感风寒
之邪或风热邪,但由于卫气强弱的不同,临床表现就有表实证和表虚证的不同。
(二)营养、锻炼
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是影响正气强弱的主要因素,合理的饮食和适宜的体育锻炼,体力劳动,
可使人体气血通畅,体质健壮,正气强盛,则病邪不易侵入人体。如营养失调,缺乏必要的体育
锻炼和体力劳动,就会使人体的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抗邪无力,而易发生疾病。
(三)精神状况
人体的精神状态受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脏腑气血的功能活动,影响着
人体正气的强弱,如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
邪气难以入侵。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行,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
弱而邪气易于侵入人体。因此,平时要注意精神调摄,保持思想安定清静和精神舒畅。
(四)生活环境和习惯
生活环境是指人体生活工作的外界环境,包括气候特点,地理特点、环境卫生。由于人体与
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生活环境的变化、环境卫生的好坏都会影响人体正气的强弱。如气
候变化正常,地理环境适应,环境卫生清洁,则人体的正气就能保持旺盛。反之,若气候变化异
常,地理环境不适应,环境卫生污染严重,就会损耗人体的正气,导致疾病的
发展。
生活习惯对人体正气的强弱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饮食、起居,则能
增强人体的正气。而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偏嗜,起居无常、嗜烟、嗜酒等,都会损伤人体的
正气,而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总之,正气的强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人体体质因素,营养和锻炼,精神状态和生活环
境及生活习惯是影响人体正气强弱的主要因素,其中又以体质因素和精神状态因素的影响最为重
要。要增强正气,减少疾病的发生,就要注意上述因素对正气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在治疗疾病
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上述几方面的因素,以便更好地为医疗实践服务。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邪作用人体,正气奋起抗邪,引起正邪相争,破坏了
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导致阴阳失调,或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
的病理变化。所以,疾病的发展变化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就其基本病机变化说,不外乎
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和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而且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这几个方面又常
常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一、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之间的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
关系着疾病的发生,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所以,从一
定意义上讲,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一)邪正双方在斗争过程中是互为消长的。一般地说,正气增长则邪气消退,而邪气增长则正
气消减。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病症也有不断的虚实变化。
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也就是致病邪气和
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邪气虽盛,但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气抗争,二者斗争剧烈,反应
明显。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
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抗病能力低,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
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
在邪正相争过程中,正邪双方力量消长对比,关系到证候虚实的变化,其表现往往是错综复
杂的。临床上常见有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真实假虚等。注意正邪双方力量的消长.分析虚实证
候的变化。对指导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二)邪正相争与疾病转归
在邪正相争过程中,一般情况,人体的正气在疾病的转归上始终是占重要地位的。如果正气
逐渐战胜了病邪,就能促使病的好转或痊愈,反之,邪气强盛,人体抗邪能力弱,正气不能战胜
邪气,则邪气对人体致病作用不断增强,脏腑气血功能更加障碍,因而病情恶化,甚至引起死亡。
如正邪双方势均力敌,就会在一定时间出现正邪相持局面。
在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正邪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转化的,要争取正胜
邪退的疾病转归,中医在治则上就是“扶正’与“祛邪”。这是解决邪正矛盾相争的根本原则。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机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
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平衡,所出现的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它又是脏腑、经
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运动失常的概括。至于六淫七
情饮食劳倦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也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所以,
阴阳失调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阴与阳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即对立又统一,维持着动态平衡,这是进行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本条件。因而,在中医学的病机理论中,阴阳的消长失去协调平衡,是对人体各种功能
性的器质性病变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甚为复杂,但其主要表现不外阴阳盛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
化,以及阴阳亡失等几个方面。其中阴阳偏衰则是各种疾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
(一)阴阳盛衰
阴阳盛衰,是指阴和阳的偏盛或偏衰,表现为或寒或热,或实或虚的病理变化,其表现形式
有阳盛、阴盛、阳虚、阴虚四种。
1.阴阳偏盛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盛,阴邪侵入
人体,可形成阴偏盛。“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则是阳偏盛和阴偏盛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
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阳偏盛必然会制阴,而导致阴偏衰;阴偏

Next
Pg.: 1 2 3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