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生殖|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生理学>>第十二章 生殖

第十二章 生殖
www.chinamr.org 2002-12-18 华夏盲人网

生殖是保持种族延续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总称。人的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器官的活动而实
现的。因此,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卵子和精子)的形成、交配和妊娠等重要环节。
生殖器官包括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主性器官即性腺。男性性腺为睾丸;女性性腺为卵
巢。
从青春期开始所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特征,称为副性征。在男性表现为生长胡须、
喉结突出、体格高大、发音低沉等;在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阔、皮下脂肪丰满、
音调高等。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官生理
一、睾丸的功能
睾丸的功能有两方面,即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
(-)睾丸的生精功能
精子是在睾丸的曲细精管内生成的。曲细精管内有两种细胞,即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
生精细胞生成精子,支持细胞有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的作用(图12-1)。
图12-1 曲细精管横切面 图12-2 睾丸功能的调节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曲细精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称为睾(丸)酮。
睾(丸)酮的作用有:
1.刺激男性附性器官生长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青春期睾丸分泌大量睾酮,附性器官
生长发育特别显著,副性征亦出现。
2.高浓度的睾酮能刺激曲细精管产生精子。
3.维持正常的性欲。
4.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肌肉生长,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增多。
二、睾丸的功能调节
睾丸功能的调节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节类似。来自环境的刺激,通过中枢神
经系统,影响下丘脑促性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促使腺垂体分泌精子生成素(即卵泡刺激
素)和间质细胞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图12-2)。精子生存素促使曲细精管生精并使
支持细胞产生一种抑制素。间质细胞刺激素促使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血中的睾酮能反馈性
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分泌间质细胞刺激素。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激素
也能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分泌精子生成素,从而使睾丸的活动保持于适宜程度。
第二节 女性生殖器官生理
女性主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性激素,而其附性器官(输卵管、子宫、
阴道、.外阴等)的功能主要是接纳精子,输精子与卵子结合及孕育新个体等。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的生卵功能
成年女性的卵巢中有数万个初级卵泡(图12-3)。卵泡发育次序为初级卵泡→生长卵泡
→成熟卵泡。生育年龄的妇女,一般除妊娠外,每月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初级卵泡,同时生长
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发育成熟。其他卵泡都在发育不同阶段退化或闭锁卵泡。成熟卵泡破裂,
卵细胞和卵泡液排至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
排卵后,残存的卵泡壁塌陷,其
腔内由卵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所填
充。留在残存卵泡内的颗粒细胞增
生变大,胞质中含有黄色颗粒,这
种细胞称为黄体细胞。黄体细胞聚
集成团形成黄体。若排出的卵子未
受精,黄体仅维持约1O天便开始萎
缩,最后被吸收并纤维化,转变成
白体。若卵子受精,黄体则继续生
长,成为妊娠黄体。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两类:一
类是雌激素,由卵泡的颗粒细胞和
黄体细胞所分泌,有雌二醇、雌酮、 图12-3 卵巢的发育
雌三醇等,其中雌二醇分泌量最大,活性最强。另一类是孕激素,主要由黄体细胞分泌,以
孕酮(黄体酮)的作用最强。
1.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激发副性征的
出现。
(l)促使子宫肌增厚并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变厚并使其中的血管及腺体增生,但腺体未能分泌。
(3)激发副性征出现并维持之,如刺激乳腺导管延长,脂肪、结缔组织增生,乳晕出现,
乳房增大等。
(4)其他方面: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含有大量糖原的上皮细
胞脱落后,其中的糖原被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降低阴道内的PH,因而抑制致病菌
生长。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并提高肾小管对抗利尿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细胞外液量,故有
保钠保水作用。增加蛋白质合成,钙盐沉着,因而对青春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2.孕激素作用 孕激素主要作用是保证胚泡着床和妊娠的维持。
(1)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子宫内膜和其中的血管、腺体增生,并引起腺
体分泌。
(2)能使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减弱,从而控制受精卵运行,利于着床和防止流产。
(3)使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粘液塞,不利于精子通过宫颈管。一些孕激素
类避孕药可能影响这个环节而起作用。
(4)刺激乳腺腺泡的发育。
二、月经周期及其形成原理
女性青春期后,除妊娠外,每月一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经阴道流出的现象,称为月经。
月经形成的周期性过程,称为月经周期。成年妇女月经周期平均为28天,在20~40天范围
内也属正常。但每个妇女自己的月经周期是比较稳定的。一般12~14岁开始第一次来月经称
为初潮。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则,一般1~2年后便逐渐规则起来。
45~50岁月经周期停止,以后称为绝经期。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变

月经周期中卵巢和子宫内膜都出现一
系列形态、功能的变化。根据子宫内膜的
变化,可将月经周期分成三期。
1.排卵前期(增殖期) 从月经停止
到排卵为止,即月经周期第5~14天(一
般月经开始的第1天算为月经周期的第1
天)。此期内卵巢中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
不断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
殖变厚,其中的血管、腺体增生,但腺体
尚不分泌。卵泡要到此期末才发育成熟排
卵(图12-4)。
2.排卵后期(分泌期) 从排卵后到
下次月经前,即月经周期的第 15~ 28天。
排卵后的残余卵泡形成黄体,继续分泌雌 图12-4 月经周期形成原理
激素和大量孕激素。这两种激素特别是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其中的血管扩
张充血,腺体迂曲并分泌。这样,子宫内膜变得松软并富含营养物质,子宫也较静止,为胚
泡着床和发育准备了条件。
3.月经期 从月经开始至出血停止,即月经周期的第1~4天。若排出的卵子未受精,
黄体于排卵后8~10天开始退化萎缩。孕激素、雌激素伴随黄体退化萎缩而分泌减少,于排
卵后期末处于低水平。子宫内膜失去这两种激素的维持而崩溃出血,即月经来潮。月经持续
时间3~5天,流血量50~100毫升。剥脱的子宫内膜混于月经血中。月经血含纤维蛋白溶酶,
故不凝固。月经期内,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容易感染,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和避免剧
烈活动。
如果排出的卵子受精,黄体则生长发育形成妊娠黄体,继续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从而
子宫内膜不但不脱落,反而增厚,故怀孕不来月经。
(二)月经周期形成原理
月经周期的产生与下丘脑、腺垂体和卵巢分泌的有关激素关系密切。
1.排卵前期的形成 女性青春期开始,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使垂体卵泡刺激
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并与黄体生成素配合使卵泡分泌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呈排卵前期的变化。排卵前期末,雌激素在血中浓度达高水平,
通过正反馈使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使卵泡刺激素,特别是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这时已发育成熟的卵泡,在高浓度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作用下,导致排卵。
2.排卵后期和月经期的形成 黄体生成素促使排卵后的残余卵泡,形成黄体并继续分泌雌
激素和大量孕激素。这两种激素特别是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呈排卵后期的变化。随着黄体逐渐长
大,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也不断增加。排卵后8~10天,它们在血中的浓度达高水平,对下丘
脑、腺垂体起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分泌。黄体生
成素减少,黄体便趋退化萎缩,因而雌激素、孕激素分泌也迅速减少,至排卵后期末降到低水
平。子宫内膜失去这两种激素的维持便崩溃出血,形成月经。
随着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腺垂体的抑制作用解除,卵泡又在卵泡
刺激素的作用下生长发育。新的月经周期又开始。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能通过下丘脑--腺垂体系统调节卵巢功能,
从而影响月经周期。因此,强烈情绪波动,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体内其他系统的疾病,往往
都可引起月经失调。所以,在防治月经疾病中,应作全面而周密的分析研究。
青春前期,下丘脑、腺垂体发育未成熟,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分泌极少,未能引起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随着青春期到来,下丘脑、腺垂体发育成
熟,月经周期便表现出来。妇女45~50岁以后,卵巢功能退化,对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的反应降低。卵泡停止发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不再呈现周期性变化,月
经停止,进入绝经期。



原作者:未知
来 源:华夏盲人网
共有72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告诉好友】
上篇文章:第十一章 内分泌

下篇文章:序言

□- 本周热门文章 □- 相关文章
第十二章 生殖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