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星整理并提供

第五章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骄脉、陪矫脉、
阴维脉、阳维脉。。奇”是奇异、零余的意思,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是
十二经之余,又因其无络属脏腑的表里配偶关系,故有人认为“奇”字应读作“奇偶”之“奇”
(音箕),意指“奇”而非“偶”。
奇经八脉的内容,最早散见于《内经》各篇,到了《难经》才提出了。奇经八脉”这一总名
称,并作集中阐述。“针灸甲乙经》记载其有关穴位,Ⅸ脉经》记载其所主病证,这些都是主要
的文献依据。明代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撰写侍经八脉考》一书,对临床运用有重要参考价
值。本章即参照以上文献,并将十五络脉中的督脉络、任脉络随同经脉‘起介绍?
第一节督脉与任脉
督脉主干行于身后正中,任脉行予身前正中,同十二经脉一样各有本经穴及交会穴?=
脉互相沟通,其分支和络脉联系很广.现分述如下-
一、督脉及其络脉
(一)循行分布
《灵枢?营气*。足厥阴……上循喉咙,八旗搬之窍,究于畜门r13 1其支删者,上额,循
巅,下项中,循脊,八骶,是督脉也。
《灵枢?本输》。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日风府。
《素问?骨空论》l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八秉廷孔“’——其孔,溺
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纂问‘‘。,绕纂后,删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
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毗,上颤交巅上,八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
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
心,八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难经?=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桩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八属于
脑‘”。
《灵枢?经脉》;督脉之剐,名日长强,抉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删走太阳,八贯
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取之所别也(图5-I)。
[本经穴]长强(络,足少阴会),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
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太椎(手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
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或说足三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
会),素布,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一说任脉会)。
[交会穴]会阴(会任脉、冲脉),会阳(会足太阳),风门(会足太阳)。此外,手太阳小肠
经之输穴后溪通于督脉。
【100】
音足太1日石乏毒i薹

j ,

吾任蟪飞
卜X
I?.袅阴

第五章奇经八脉
百会


fII
皆足步崩
; 田5.1督脉循行线路图
【语译】
1.足厥阴肝经……上行沿着喉咙进入喉头鼻咽部,到达鼻后孔’另一支上向额部(神
庭),沿头顶正中(百会),下向后项中(风府),沿着脊柱(大椎)进入骶部(长强),这就是督脉。
2.颈中央的脉是督脉,其穴名风府。
… 3.督脉起源于小腹部,下向骨盆的中央,在女子,入内联系阴部的“廷孔”——当尿道日
外端。由此分出络脉,分布于阴部,会合于肛门之间(会阴)。绕向肛门之后,分支别行绕臀部
蓟足少阴(长强),与足太阳经的分支相合(会阳)。足少阴经从股内后缘上行,贯通脊柱(长
强),而连属肾脏。督脉又与足太阳经起于耳内眦(睛膊),上行至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入
络于脑,又退出下项,循行肩胛内侧,挟脊柱(风门),抵达腰中,入循脊里,络于肾脏(肾俞)。
在男子,砌沿阴茎下至肛门,与女子相仿。督脉另一支从小腹直上(同任脉),穿过肚脐中央,
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领部环绕羼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承泣)。
4.督脉,起始于躯干最下部的长强穴,并行脊柱里面,上行到风府穴,进入脑部(上至巅
顶,沿额下行到鼻柱)。
5.督脉别络,名长强,挟脊旁上项,散布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分别走向足太阳经,深入
贯膂。实证,见脊强反折,虚证,见头重,震掉。取用其络穴。
【注释】
[1]畜门——指鼻后孔.张景岳《类经’注:“喉犀上通鼻之窍门也’,又作“蓄门’.
亡2]骨中央——q黾经》注:“横骨下近外之中央也”.意即小骨盐之串央。
[3]廷孔——指阴户;溺孔,指尿道口。张介宾注;“溺孔之端,阴内之产门也’.
[4]纂——原作“篡”.‘甲乙》、t太素》作“Ir,据改。叫IP,指肛门;合纂间,姗指肛门前的会阴部;
纂后,指肛门后的长强部,与足少阴经会台。
[5]巨阳中络——指足太阳经的“从腰中,下挟脊,贯臀”的一支。
[6]侠——与“挟”通。此支与足太阳经相重合,起于目而络于肾。
第—节督脉与任踩 【101】
[7]两目之下——指承泣穴,为任脉与足阳明会穴.此支与任脉重合而上于目.
[8]下极之俞——指青柱下端的长强穴。
[9]脑——此下《甲乙,有:“上巅,循额,至鼻柱”七字.
【参考】“奇经八脉考》
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至于少腹,乃下行于腰横骨围之中央,最溺孔之端。男子循茎下至
篡,女子络阴器,合篡问,具绕篡后屏翳,别绕臀,至少阴与太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由会
阳贯脊,会于长强穴。在骶骨端与少阴会,并脊里上行,历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
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与手足三阳会合,上哑门,会阳堆,入最舌本,上
至风府,会足太阳阳维,同入脑中,循脑户、强问、后顶,上巅,历百会、前顶、由会、上星,至神
庭,为足太阳督脉之会l循额中,至鼻柱,经素修、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八龈交,与任脒
足阳明交会而终。凡三十一穴。(按I三十一定,督脉本经实只廿八定。屏翳是会阴别名,
是交会穴。会阳后来属足太阳,是双穴,另应补八交套穴风门,属双穴。)
据以上有关记载,督脉的路线,以行于脑脊正中者为主干,旁行者为分支。脉气起子小
腹内(肾下、胞中),与冲脉、任脉同源,出于会阴部。督脉从尾骶沿脊内上行,到项后风府穴
进入脑内,联络脑,其外从头顶正中经前额到鼻柱下端,至龈交穴止。这一主干,在营气运行
时从上而下,即由足厥明肝经分支上头顶接通督脉,沿脑脊下行,后接任脉。
督脉旁支,上部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行,从目内眦上行,交巅顶,络脑,下项,挟脊,于腰中
络肾,下部与足少阴肾经同行,以肛门后尾骶部贯脊屑肾。
督脉在阴部散络阴器或阴茎,下合子肛门,在肛门后尾骶部与足太阳、足少阴会台?
前行者与任脉相同,从少腹直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
其络脉,从长强挟脊上项,散布头上,背部分支走向足太阳。——可知督脉与足太阳关
系最为密切,即一在正中,一在两旁,同联系肾与脑。其次为与足步阴和任脉相联系,一主
后,一主前,同与阴部、胞宫、肾、心相关联。
从督脉的循行分布部位认识其功能,首先是“总督诸阳”,或称为“阳脉之海”和“阳脉之
都纲一。诸阳经通过阳维会合于督脉,在督脉上有受各阳经所会的穴,又有会于足太阳经的
穴,均说明这种关系。其次是沟通阴阳、总摄诸经,或称“督领经脉之海”。督脉旁通足太阳、
足少阴,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并前遥任脉,即说明这种关系。对此,滑伯仁曾说t“夫人身之有
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台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
而二,=而一者也”。督脉作为“阻脉之海”和“督颁经脉之海”以见其功能之大,从“四海”的划
分又归属于“脑为髓海”。
(二)病候
《灵枢?海论》。艇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凌、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Ⅸ灵枢?经脉》。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络脉病)?
《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作。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头风,风八系头,则为目风、眼幂?
《脉经》l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
据以上记载,督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头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如头风、头痛、项
强、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嗜睡、癜狂、瘸疾、腰脊强痛、俯仰不利、肢体痤软,后人所载
还有手足拘挛、震颤、抽搐、麻木及中风不语等。
【1船】
第五章青经八脉
[附]督脉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摘录
1.患者自觉从肛门至大椎处有一根水银柱样的臂子,内有长约卜7厘米的水柱.一般停留在第6~
10胸椎处,上下冲动,向下则有排便感,向上则过项、颅顶中央,至于鼻尖。并觉头脑沉重一麻木,记忆力明显
减退。有时肩膊左右和腰椎两侧抽动。
2.用肉桂饼在一患者命门穴上作隔药灸时,局部热感慢慢向上传导,经头顶至百会穴,伴有物压感;向
下行正中线,过阴部后循前正中线至脐,再向上至印堂穴,2分钟后延伸到鼻尖和上唇中线.
8.针刺至阳穴,惑传沿督脉上至大椎或更高部位.下达腰俞。压迫筋缩穴,惑传即止于筋缩,筋缩以下
部位感传完全消失,筋缩以上感传增强,同时受试者自觉憨胀,并自陶道向两肩部一阵一阵地放射.解除压
迫后,感传又迅即下达腰俞,筋缩以上部位增强的感传恢复到原来程度,憨张和放射亦消失。
二、任脉及其络脉
(一)循行分布
《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Ⅸ灵枢?营气》。络阴器,上过毛中,八脐中,上循腹里,八缺盆……。
《灵枢?本输》t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日天突。
《素问?空骨论》。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咖,至咽
喉‘”,上颐循面八旷“。
《难经?二十八难》l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
《灵柩?经脉》l任脉之剐,名日尾翳,下坞尾,散于腹。实刖腹皮痛,虚则瘙痒,取之所
别也(图5.2)。


圈5-2任脉循行线路图
[本经穴]会阴(冲,督脉会),曲骨(足厥阴会),中极(足兰阴会),关元(足三阴会),石
门(丹田),气海,阴交(冲脉会),神阙,水分,下脘(足太阴会),建里。中脘(足阳明、手太阳

第—节督脉与任脉
会),上脘(足阳明、手太阳会),巨两,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富,华盖,
会),廉泉(阴维会),承浆(足阳明会)?
[交会穴]承泣(会足阳明)。此外,手太阴肺经络穴列缺通于任脉。
【语译】
【108】
璇玑,天突(阴维
1.冲脉和任脉都起始于胞宫中……。
2.联络阴部,向上通过阴毛处,进入脐中,上沿腹里,进入缺盆中间……?
3.缺盆的中间是任脉,穴名天突?
4.任脉起始于中极下的会阴部,向上到阴毛处,沿腹里,上出关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
向上到下俄、口旁,沿面部进入目下。
5.任脉,起始于中极穴之下,向上经过阴毛处,沿着腹里上出关元穴,到达咽喉部。
6.任脉别络,名尾翳(鸠尾),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实证,见腹皮痛,虚证,见癀痒。
取用其络穴。
【注释】
[1]中极——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四寸。杨上营注:“中极之下?即是胞中”?
[2]关元——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三寸。
[3]至咽喉--~甲乙》作“入喉咙”,当从各篇作“咽喉”为是?
[4]上颐——指下颌部,承浆穴所在.t难经》无此旬?
【参考】《奇经八脉考》
起于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际、至中极,同足厥胴、太
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历石门,会足少阳、冲脉于阴交,循神9目、水分,会足太阴于下脘,
历建里,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于中脘,上上脘、巨闲、坞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
玑。上喉咙,会阴维于天灾、廉泉,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环唇上至下龈交,复而分
行,循面系两日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凡二十七穴。(按l二十七穴,是将。下龈交”也列作一
穴。《素问.气府论》曾以龈交列八任脉,王冰注称“督脉、任脉之会”,其位置在上齿龈,与所
说“下龈交”不同。)
据以上记载,任脉的路线行于身前正中,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前行循腹里,经咽喉,上
颐,循面,入目下。其络脉,于鸠尾下,散布于腹部。
从其循行分布部位论其功能,任脉主要是“任维诸脉”(杨上善注),特别是承任诸阴经,
故称为“阴脉之海”。诸阴经通过阴维会台予任脉,它受阴经交会,也受足阳明、手太阳交会?
下部会阴为督脉,冲脉之会,头部又于目下交会于足阳明,都可见其任受诸阴和交通阴阳的
作用。任咏的另一功能是作为“生养之本”而“主胞胎”(王冰注),即有关妊养、生殖。杨玄操
注。“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生养之本,意指生育、生殖之本和生长之本a《素问‘上
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
(四十九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杨上善解释“天癸”为
“精气一,即以肾精与任脉相联系,故称为“生养之本。,在成年女子则“主胞胎”。
(二)病候
Ⅸ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蛄、七疝,女子带下、瘕聚(《难经》作“任之为病,其
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士子为疲聚)。
《素问?骨空论》,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1阻】 第五章奇经八脒
《灵枢?经脉》。实则腹皮痛,虚则痒搔(络脉病)。
《脉经?平奇经八脉病》。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
据以上记载,任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下腹部、男女生殖器官及咽喉部的见痘。。内结’
或说“其内昔结”即指腹内结滞不通畅,凡疝气、阴部肿痛、痞块,积聚、小便不利或遗尿、痔疾
等均属此类。实证见腹痛,虚证见皮肤瘙痒,气逆则见咽千不利,这均与经络循行相联系。后
人所载,其主治症还有便泄、痢疾、咳嗽、咽肿、膈寒、脘痛及产后诸疾。
[附]任脉经络现象和现代研究擒霖
1.有一名2n岁的患者,自幼在腹部正中有一条色素加深的线状皮损,宽约O.5~0.7厘米,上起鸠尾
穴。下至石门穴,两端有褐色丘疹,患者有痛经史.
2.用肉桂饼在中脘穴作隔药炎时,患者也出现了沿任脉走向的感传现象.热感从中脘经脐下达阴部,
向上沿正中线直至咽喉部。

Next
Pg.: 1 2 3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