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ckbrospinal meningitis)是由脑膜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化脓性脑膜炎还可由其它化脓菌引起,但本病与其它化脓菌引起者不同,是具有流行性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出生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病因及发病机理】脑膜炎双球菌可存在(正常,人的鼻咽部粘膜,成为带菌者,病人或带菌者鼻咽部分泌物个的细菌通过咳嗽、喷嚏等,由飞沫经呼吸道侵入常人,但大多数不发病,或仅有轻度局部卡他性炎,当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或菌量多、毒性大,则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同时产生内毒素引起短期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病人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膜,产生病变。
【病理变化】根据病情的进展,可分为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细菌在鼻咽部粘膜繁殖,经2~4天潜伏期后,比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因而见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上期约经1至2天,一部分病人进入此期。大部分病人的皮肤、粘膜出现瘀点和瘀斑,此乃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素对管壁损害所致的出血灶。此期血培养可阳性;出血处刮片也常可找到细菌。因内毒素的作用,病人有高热、头痛、呕吐,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
3、脑膜炎症期此期的特征性病变是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炎症累及软脑膜和蛛网膜的各部分,尤以脑顶(额叶、顶叶)和脑底积脓最多,可见脑膜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纤维素渗出在蛛网膜下腔形成脓液。以上病变也可出现在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严重病例邻近脑膜的脑实质也可出现炎症,使神经细胞变性,称脑膜脑炎。
少数小儿起病急,突然寒战、高热、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皮肤粘膜大片出血,同时肾上腺有广泛出血,出现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华佛综合征。目前认为这是由于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严重,内毒素大量入血,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结果。患儿脑脊髓膜的病变轻微,故脑脊液常不混浊,多无脑膜刺激症状。上述病变特点又称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一种类型。
【病理与临床联系】
1、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项强直和屈髓伸膝征(kernig征)阳性。颈项强直是由于炎症使颈神经根周围的脑脊膜充血、水肿,当其通过椎间孔时受压,使所支配的肌肉在收缩时牵引受压的神经根而产生疼痛,于是颈部肌肉便产生保护性痉挛,颈部呈强直状态。如果婴幼儿的腰背肌肉产生保护性痉挛,可引起“角弓反张”体征。若腰骶部肌肉的保护性痉挛,在屈髋伸膝试验时,则因坐骨神经牵引神经根而发生疼痛。
2、颅内压升高症状由于脑膜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积聚,蛛网膜颗粒因脓液将其阻塞,使脑脊液重吸收障碍,导致颅内压明显升高。病人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婴幼儿前囟饱满,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与体征。
3、脑脊液改变如压力增高、混浊或呈脓性。脑脊液实验室检查有细胞数增加,蛋白含量增多,糖及氯化物减少(被细菌所消耗),培养及涂片可找到病原菌。
【结局】目前由于有效药物的广泛使用,本病急性期多数能痊愈。少数转为慢性,此时由于蛛网膜下腔的渗出物不能被吸收,发生机化而脑膜粘连,影响脑脊液循环,甚至引起脑积水;炎症损害脑神经时能引起失明,耳聋、面神经麻痹等后遗症。
(王祖武)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