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生理学>>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www.chinamr.org 2002-12-18 华夏盲人网

排泄是机体新陈代谢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终产物以
及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机体的排泄器官有
肾脏、肺脏、皮肤、消化道等。它们的排泄物见表8-1。至于经粪便排出体外的食物残渣,
因为它既未参与体内细胞的代谢,又不是从血液循环中排出的,故不属于本章所指的生理排
泄物。
经肾脏排出的物质不仅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大,一个健康人的肾脏通过对血浆的不断处
理,能使细胞外液的各种条件,如水、电解质、酸碱度、渗透压以及各种有机物等得以保持
在细胞活动所需的最适水平。因此,肾脏的泌尿功能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十分重
要的。
表8一1 机体的排泄途经及其排泄物
排泄途经 排泄物
肾 脏 水分、尿素、肌酐、盐类、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 脏 二氧化碳、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 肤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化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药物、毒物等
唾液腺 重金属、抗生素等
肾脏除排泄功能外,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产生对血压起调节作用的肾素,刺
激骨髓造血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有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等物质。本章重点讨论肾脏的
排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一、尿量和尿的理化性质
1.尿量:正常人每昼夜尿量约为 1000~2000 ml,平均 1500 ml。正常情况下,机体水
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总是保持平衡的。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水分的摄入量和经其他途经的排
出量。如果水分经其他途经排出量不变,水的摄入量增多,尿量也增多,水分经其他途经的排
出量增多,则尿量减少。
每昼夜尿量长期超过 2500 ml,称为多尿;持续在 100~500 ml范围之内,称为少尿,持
续低于 100 ml,称为无尿。多尿会因为水分的大量丢失,而引起脱水;少尿或无尿会因代谢
产物在体内堆积,而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特别是无尿,后果更加严重。
2.尿的理化性质 新鲜尿液呈透明、淡黄色。尿的颜色来自尿色素,并受某些食物和药
物的影响,如服用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2时,尿呈亮黄色。病理情况下尿的颜色也会发生相
应的改变,如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等。
尿的比重与所含溶质成正比,并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为1.010~
1.025之间。大量饮水时,比重可低于1.003,缺水时,比重可高于1.030。尿的比重与肾对尿
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有关,因此尿比重的检查,可以作为了解肾功能的指标之一(表8-2)。
表 8-2尿的比重与尿的渗透浓度(毫渗/升)的对应关系
尿的渗透压一般比血浆高,介于 925~3727 kPa(350~1450 mOsm)之间。尿的渗透压与
所含溶质的颗粒浓度成正比。大量饮水,尿被稀释,渗透压可降低为154 kpa(60 mOsm);缺
水时,尿被浓缩,渗透压可升高至3727 kpa(1450 mOsm)。尿液渗透压可反映肾稀释和浓缩
尿的功能。
正常尿一般呈酸性,PH值在5.0~7.0之间。尿的酸碱度受食物和新陈代谢产物的影响。富
有蛋白质的饮食,在体内产生硫酸盐、磷酸盐较多,尿为酸性。富有蔬菜或水果的食物,其中
的有机酸根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而转变为碳酸氢盐而排泄,故使尿呈碱性。
二、尿的化学成分
尿液中水分约占95%~97%,溶质约占3%~5%,其中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
物中以非蛋白氮为主,如尿素、肌酐、尿酸、马尿酸等;无机物中以电解质为主,如正钠离子、
负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磷酸氢根离子、正钾离子和氨离子等。
正常尿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但用一般检验难以测出,故可忽略不计。若查出
尿中有葡萄糖时,称为糖尿,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尿中蛋白含量增加,称蛋白尿,多见于肾
炎患者。
三、肾脏的结构特点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1.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机能。人的两侧肾脏约有200万个
肾单位。肾单位的组成如下:

肾单位可分为两种类型:
(1)皮质肾单位:主要位于皮质的外 2/3处。髓袢甚短。出球小动脉形成毛细血管后,
几乎全部分布在皮质的肾小管周围而成为管周毛细血管网。
(2)近髓肾单位:位于皮质的内1/3处。其髓袢长,深入到内髓质层,有的可达乳头部。
其出球小动脉有两种:一种形成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另一种形成细而长的U形直小血管,
它们之间有吻合支,血流可以互相流通。这种长髓袢和直小管在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
2.集合管 虽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和远曲小管有密切联系。每一
集合管收集许多条远曲小管的小管液,许多条集合管再泄入乳头管。
(二)肾小球旁器
肾小球旁器由三种细胞群所组成:
1.球旁细胞 是位于入球小动脉的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细胞中有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2.致密斑 髓袢升支粗段进入皮质,行至涌小球血管旁时,贴近入球小动脉的上皮细胞就
变成高柱状,而呈斑状隆起,细胞核密集在一起,染色较深,故称为致密斑。它是一种钠离子
感受器,当肾小管液中钠离子减少时,致密斑就受到刺激而兴奋,促使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3.间质细胞 是位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功能不详。
四、肾脏的血液供应特点
(-)血流量大
正常成人安静时,两肾的血流量约为1200毫升/分,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其中
94%左右的血液分布于肾皮质,5~6%分布到外髓,其余不足1%分布至内髓。
(二)有两套毛细血管网
肾动脉经过多次分支变成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再汇集成出
球小动脉而离开肾小体。这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高,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出球小动脉
再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缠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周围,然后再汇合成静脉。这种肾小管
周围毛细血管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
分泌和排泄。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球的滤过是尿生成的起点。由于肾小球结构类似滤过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又较
高,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的水分、小分子溶质(包括少许
分量小的蛋白质)可以滤人肾小囊中,形成肾小球滤液。其滤液是尿的前身,称为原尿。原
尿的成分与去蛋白质的血浆相似(表8一4)。
表8-4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较(g/L)
2.有效滤过压 形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因
素与形成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相似。即使滤液生成的
动力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肾小囊内胶体渗透
压;阻止滤过的力量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
压(图8-1)。由于滤波中蛋白质含量极低,肾小囊
内胶体渗透压可忽略不计。因此: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
渗透压十肾小囊内压)
与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肾小球毛细血管
血压较高,平均为6.0kpa(45mmHg)。肾小球毛细血
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其数值入球端为2.7kpa
(20mmHg);出球端可上升到4.7kpa(35mmHg)。这
是由于滤出的是水和晶体物质,而使血浆蛋白浓度增加的缘故。囊内压约为1.3kpa(10mmHg)。
据以上数据有效滤过压可计算如下:
入球端为 6.0-(2.7+l.3)=2.0 kpa
出球端为 6.0-(4.7+1.3)=0 kpa
这表明,原尿主要在入球端的毛细血管内生成。
3.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侧肾小球滤出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
肾小球滤过率为 125ml/min左右,折合每昼夜为 180L,近乎体重的 3倍。正常人安静状态下
肾血流量约120ml/min,若按红细胞比容为45%计算,流经肾的血浆量为660ml/min。肾小球
滤过率与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将上述数据代人,则: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肾血浆流量=125/660×100%=19%
这就是说,流经肾的血浆总量中有19%从肾小球滤出,81%流向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 由于肾血流量具有自身调节机制,当动脉压波动在80~180毫米汞柱之间
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没有显著变化。这是因为动脉压升高时入球动脉收缩,增加了血流阻力,
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不致过低。但是,当动脉压低于80毫米汞柱,超出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便相应降低,使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出现尿量减少;当血压降至
40~50毫米汞柱时,可因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而导致无尿。如动脉压超过180毫米汞柱,虽超
过了肾血流量自身调节范围,但对尿量的影响不大。因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增高,入球端滤出
增快,与此同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也很快升高,阻止了血浆的进一步滤出,因而滤液生成并末
增多。此外,当入球动脉因病理改变而管经缩小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可明显降低,导致尿量
减少。
一般情况下,肾小囊内压比较稳定。当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时,尿
的排出受阻,梗阻以上部位的压力增加,肾小囊内压也随之升高,可使有效滤过压降低,尿量
减少。
正常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会有多大变动。当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便增加了有效滤过压和滤过率,使尿量增多。静脉大量输入等渗盐水时的尿量增多。就与血
浆蛋白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
2.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过膜有大小不等的孔道,血浆中小分子物质极易通过所有
孔道,分子量较大的物质不能通过小的孔道。分子量为70000左右的血浆蛋白的滤过量就极少了。
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分子量较小的一种蛋白质,它的分子量为69000,在滤液中的浓度只有血浆
的0.2%。分子量超过白蛋白的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则完全不能滤过。
肾小球的滤过面积是指两侧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总面积,约1.

Next
Pg.: 1 2 3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