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于体虚者宜慎用,多与补脾经、推三关、捏脊等合用,以免克削太甚,元气受损。用于急惊昏厥时,本法多于掐威灵配合,能如强开窍醒神的作用。
28、外八卦
(位置)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八卦相对处。
(操作)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胸闷、肿胀、便结等。
(临床应用)运外八卦能宽胸利气,通滞散结。临床上多与摩腹、推揉膻中等合用,治疗胸闷、腹胀、便结等症。
29、一窝风
(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
(临床应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常用于受寒、食积等原因引起的腹痛等,多与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本法亦能发散风寒,宣通表里,对寒滞经络引起的痹痛或感冒风寒等症也有效。
30、膊阳池
(位置)在手背一窝风后3寸处。
(操作)拇指甲掐或指端揉,称为掐膊阳池或揉膊阳池。
(次数)掐3到5次;揉100到300次。
(主治)便秘、溲赤、头痛。
(临床应用)掐揉膊阳池能止头痛、通大便、利小便,特别对大便便秘结,多揉之有效,但对大便滑泻者禁用;用于感冒头痛,或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其它解表、利尿法同用。
31、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
(临床应用)
(1)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2)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阴疽等症亦有疗效。
32、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
(临床应用)
(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
(2)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33、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次数)100到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弄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
(临床应用)退六腑性寒凉,能清热、凉血解毒。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本穴与补脾经合用,有止汗的效果。若患儿平素大便溏薄、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
本法与推三关为大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发斑等可单用退六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免伤正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则可以退六腑三数,推三关一数之比推之;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三数,退六腑一数之比推之。

Prev |
Pg.: 1 2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