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阴阳五行|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章 阴阳五行
www.chinamr.org 2002-12-5 华夏盲人网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
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
基本的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孳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推动着物质世界的
发展,这种观念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并成为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同时也被广泛用于中医学领域,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在历代医学的发展上起
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古代医学家把它运用于医学领域后,促进
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含有对立统一的概
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
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动作状态的躁动和安静等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
现象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
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如《周易·系
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宇宙间
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由于阴和阳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推
动着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神明就是物质世界
无穷变化的意思。这段原文的意思是说:“阴阳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
是分析和归纳一切事物的纲领,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源由,是事物生长和毁灭的根本,
物质世界无穷的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存在着阴阳矛盾运动。”
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对立着的双方,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可以用
阴阳进行概括,这就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这种阴阳属性,不是任意规定,也不能随
便颠倒,而是有一定规律的。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阴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的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一般地说,凡是
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等属于阳,而静止的、内在的、下降
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等都属于阴。根据阴阳所代表的不同功能和属性,中医学将
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都归属于阳,而对于人体具有凝聚、
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都归属于阴。总之,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是两个方面相
比较而言的,是由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方面所决定的。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阳可以转化为
阴,阴可以转化为阳。如在人体气化运动过程中,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
物质。如果没有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
其二,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表现为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如昼为阳,夜为阴,而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则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
则为阴中之阳。阴阳中仍可再分阴阳。总之,自然界中的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都可以概括
为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中,而每一
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事物的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现
象,在自然界中是无穷无尽的,正如(《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
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寒与热等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它
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是取得了统一,即取得
了动态平衡。例如:
在自然界中,在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
但夏至以后阴气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
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气。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秋冬的寒凉
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
阳对立,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类经附翼·医易义》曰:“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
者胜之以阳。”指出了动与静,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
命活动,就是阴与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即所谓“阴平阳秘
”。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
阳病,阳胜则阴病”。就说明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失调,就要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阴阳互根
阴和阳两个方面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阴依存于阳,阳依存于
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
件,阴阳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之为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深刻地揭示了阴阳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离的。如:从自然现象看,没有昼,就
无所谓夜,没有夜,也就无所谓昼;没有热就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从方位上
看,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右,也就无
所谓左。就人体的生理.活动而言,在生理活动中,物质与功能的演变过程,就包含着阴阳
互根的道理,物质属阴,功能属阳,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而功能则是生命活动的标志。
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反映。脏腑功能活动健全,就会不断地促进营养物质的化
生,而营养物质的充足,才能保证脏腑功能活动的健全。只有物质(阴)和功能(阳)的协
调平衡.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从阴阳互根用的理论,高度地概括了机体内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
依存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如果阴阳之间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那么,一切生物也就不能存在,不能生化和滋长了。即“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此外,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这是由于阴和阳,是指相关事物的
对立双方,或是一个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因而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着自己相
反的方面转化。如果阴阳之间不存在互根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说阴阳不是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那就不可能发生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阴阳消长
阴阳消失,是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
此长彼消”或“此消彼长”的互为消长的运动变化之中。在一定限度内,阴阳之间不断地互
为消长,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事物正常的发展变化,例如:
在自然界中,四季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是“阴消阳
长”的过程;由夏季至秋及冬,气候逐渐从热变凉转寒,是“阳消阴长”的过程。正是这种
正常的阴阳消长变化,才使自然界呈现出有规律的四季气候变化,维持自然界气候的动态平
衡,从而保证了生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人体生理活动而言,各种活动功能(阳)的产生,
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
化生,又必然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又是“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这种物质与功能的阴
阳消长平衡,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运动变化是中医学对自然和人体生命活动认识的根本出发点。这种运动变化,包含着
量变和质变过程,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阴阳学说把自然界正常的运动变化和人体
正常的生理状态概括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阴阳双方的消
长没有超出一定的限度。所以,自然界和人体才保持正常的运动规律。如果阴阳间的消长
变化超过了正常限度,就会出现某一方的偏盛偏衰,在自然界中就会出现反常的气候变化,
在人体则会使生理活动失常而发生疾病。总之,自然界和人体在复杂的发展过程中,都包含
着阴阳消长的过程,它是阴阳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的必然结果。
(四)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
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
即“物极必反”。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
上的质变。阴阳的转化,虽然也可以发生突变,但大多数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中医学称之为“重”或“极”。故《素问·

阳应象大论》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理,极则生变,
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阴阳之间就不能发生转变。
以季节气候变化为例。一年四季,春至冬去,夏往秋来,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四季变化
是自然界阴阳相互转化的结果。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要向寒凉的秋冬转化;秋凉
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要向温热的春夏转化。前者为阳转化为阴,后者为阴转化为阳。
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特质与功能之间的新陈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阴)不断地转
化为功能活动(阳),功能活动(阳)又可不断地产生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阳相互转
化的表现。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的转化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
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相互转化等。如邪热壅肺的病人,表现出高热、面红、烦躁、
脉数有力等,称之为阳证、热证、实证。但当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
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面赤、烦躁、脉数有力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Next
Pg.: 1 2 3 4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