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http://www.achinamr.org| 医学书籍 |
| 医学书籍>>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www.chinamr.org 2002-12-18 华夏盲人网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特性及其功能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血液是广义结缔组织的一种,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血细胞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
它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是血液中无一定形态的液体部分,它含有大量的水和
多种化学物质,如无机盐、蛋白质、非蛋白有机物等。血液的基本组成可简单总结为:
红细胞
血细胞 血细胞
血小板
血液 水
血浆 蛋白质
无机盐
非蛋白有机物
二、血液的一般理化特性
1.颜色 血液呈红色。这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的缘故。动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
氧丰富,呈鲜红色;静脉血中的血红蛋白含氧较少,呈暗红色。血浆中因含有微量血红蛋白的
分解产物一胆色素,呈现淡黄色。
2.比重、比容 正常人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重的大小与红细胞数和血浆蛋
白含量成正比。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或压积。正常男性为40~50%,
女性为38~48%。当红细胞数量或血浆容量发生改变时,红细胞比容也随着发生改变。
3.粘滞性 血液的粘滞性约为水的4~5倍。粘滞性来源于液体内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
的摩擦力。由于血液含有大量血细胞和一定浓度的蛋白质,故粘滞性较大。
4.酸碱度 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保持动态平衡。
三、血液的功能
血液通过它在心血管系统中不停地循环,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运输功能 血液能携带机体所需要的物质,如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甘油、维生素、水
和各种电解质等,把它们运输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尿
素、尿酸、肌酸以及其他代谢终末产物也可由血液携带并运送到排泄器官,而排出体外。血液的这些
功能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
2.调节功能 对细胞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例如激素,通过血液可以到达它所调节的器官组织发挥
作用。热量也随血液带往全身,因而血液在体温调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红细胞内和血浆中
具有缓冲系统,所以血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内环境的酸碱平衡。
3.防御和保护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等免疫物质,可以对抗或消灭细菌或毒素,
故血液具有使机体免于发生疾病的免疫功能。血小板和血浆中的某些因子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故血
液具有防止出血,保护机体免于失血的功能。
第二节 血浆
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机体内环境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血浆的成分受机体的代谢活动和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相应的变动;但在正常情
况下,机体通过各种调节作用使血浆的成分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患病时,血浆中某些成分
变动可超出正常范围。因此,测定血浆成分,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一)水
水在血浆中约占90%~92%。血浆中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大多数是溶解于水中进行运输的。水
还能运输热量,参与体温调节。
(二)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各种蛋白质的总称,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正常人血浆蛋白
总量为60~80g/L。其中白蛋白约40~50g/L,球蛋白约为20~30g/L,分子量最大数量最少的纤维
蛋白原为2~4g/L。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简称为A/G,其比值为1.5~2.5:1。某些疾病可使白蛋白或
是球蛋白的浓度发生改变,这时A/G的比值下降,甚至小于1。球蛋白在电泳时,又可分为á1、á2、
â、ã四种。人体大部分的免疫球蛋白是ã球蛋白,少数为â球蛋白,它们参与机体的免疫起保护作
用。血浆蛋白具有如下多种生理功能:
1.决定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含量最多,分子量又最小,分子数目也最
多。所以,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胶体渗透压对于维持机体的水平衡有重要
作用。
2.运输作用 许多物质是与蛋白质结合成某种复合物在血浆中运输的。例如:脂肪酸、胆色素与
有关蛋白质结合后运输;某些激素,如甲状腺素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等与有关的球蛋白结合后运输。
3.免疫作用 血浆中的ã球蛋白几乎全是抗体。它们能同相应的致病细菌、病毒、异体蛋白反应
并破坏它们,故球蛋白与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密切相关。
4其它作用 有许多蛋白质参与血液凝固反应。血浆蛋白也参与血液PH的缓冲作用。
(三)无机盐
无机盐约占血浆总量的0.9%,大部分呈离子状态。血浆中的正离子以Na+为主.还有少量K+、Ca2+、
Mg2+等;负离子主要是Cl-,此外还有Hco3-、HPO42-、SO42-等。这些无机离子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①决定血浆的晶体渗透压。②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③为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提供适宜的离子环境。
(四)非蛋白有机物
包括含有氮和不含氮的两类。血浆中的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有氨基酸、尿酸、尿素、肌酸、
肌酐、氨、多肽、胆色素等,多属蛋白质。核酸代谢的产物。临床上把这些非蛋白含氮化合
物中所含的氮总称为非蛋白氮,称作NPN。正常人血液中NPN含量约为14~25mmol/L。(20
~35mg%)、其中1/3~1/2为尿素氮。血液中的NPN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因此,当肾功能衰竭时,血
液中的非蛋白氮就会升高。所以,测定血液中NPN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肾功能及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
血液中不含氮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还有多种脂类(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酮体、乳
酸等。
此外,血浆中还有激素、维生素、酶、氧和二氧化碳等微量物质和气体。
二、血浆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及渗透压
渗透现象可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取
一半透膜,此膜是只能让较小的水分子通过,而
其它较大的溶质分子则不能通过。用这种半透
膜包一些溶质浓度较高的蔗糖溶液,在这个包
裹内插上一根细长的空心玻璃管与外界相通。
然后,包裹口封严,将玻璃管垂直与包裹一同放
在盛水的玻璃杯内(如图3一1)。这样做的目的
是:用一半透膜将其里面的蔗糖溶液与膜外面
的水隔开。如果这一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水分
子通过,而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则水杯中的水
分子可以向膜内溶液扩散。膜内溶液的水分子
可以向膜外扩散。但由于膜内是溶质浓度高的
蔗糖溶液,有阻止水分子外出的作用。结果是使膜内的水分子逐渐增多,浓度逐渐下降。膜内的液面
通过玻璃管逐渐上升,即溶液的压力逐渐增大,膜内溶液的压力有对抗水分子向膜内扩散的作用。当
膜内溶液压力升高到某一高度,等于水向膜内扩散的压力时,水就停止向膜内扩散。水分子通过半透
膜向溶液浓度高的一侧扩散的现象叫做渗透现象,简称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向膜内渗透的力量称为
渗透压。换言之,渗透压可看作是溶液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力量。
渗透产生的原因是,膜内溶液中碰撞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目少于膜外水分子碰撞半透膜的
数目。由于半透膜能让水分子通过,结果表现为有水分子向溶液内扩散,即渗透。如果半透
膜的两侧均为溶液,但浓度不同。依同理,水分子即可从溶质少的溶液中向溶质多的溶液中
扩散。由此可知,渗透和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特性。渗透现象是由于溶液中质颗粒分
子运动引起的。渗透压的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总数决定的,与溶质颗粒的大小无关。
在医学中,一种是用压力来表示渗透压的大小,单位是千帕。在图3-l所示的实验中,
溶液中的液面上升至一定水平会停止上升。此刻正是液柱压力增加到与溶质吸水力相等的时
刻,所以利用此刻液柱的压力,就可以间接表示出渗透压的数值。另一种用浓度来表示,单
位是毫渗(mOsm)。每升溶液含一克分子或一克离子溶质,称为一个渗量(Osm)。一个渗量
等于一千个毫渗。毫渗与毫米汞柱这两种单位的数值可以互相换算,在38度溶液中,lmOsm=
2.5Kpa(19.3毫米汞柱)。
(二)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数值
血浆中含有多种溶质,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分子的晶体物质,如葡萄糖、尿素、各种无机离
子等。它们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另一类是大分子的胶体物质,如各种蛋白质等。它们所
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体温39度时,血浆渗透压(两者之和),约为280~310毫渗
(mOsm/L),接近于7.6个大气压,即约5800毫米汞柱。现已知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
的多少。由于血浆中小分子晶体物质的颗粒非常多,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
质虽然重量不少,但由于蛋白质分子大,颗粒数目少,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较小,约为25毫米汞柱。
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较小,含量较多,因此在维持胶体渗透压中,显得重要些。
(三)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
血浆渗透压具有吸取水分透过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是两种不同
性质的生物半透膜,因而表现出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体渗透压的作用 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无机离子如Na+、
Ca2+等大多严格控制,不易通过。这就造成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梯度,从而导致渗透现象的产生。
但由于晶体比胶体溶质颗粒多,形成的渗透压高,故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正常交换
和分布,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例如,当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
增多,而使红细胞膨胀,直至膜破裂。红细胞破裂而使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现象称为溶血。反之,若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则红细胞中水分涌出;而发生皱缩。
人血浆渗透压大约与0.9%NacI或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故称这种溶液为等渗溶液。临床
上常称0.9%NacI为生理盐水就是这个道理。
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毛细血管壁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这方面与细胞膜是相
同的。它与细胞膜不同的是可允许晶体物质通过,因而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故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促使组织中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正常血容
量有重要作用。如血浆蛋白减少,胶体渗透压降低时,血管内的水分将向组织内转移,最终引起组织
水肿。反之,如果血浆蛋白浓度升高,如严重的腹泻,呕吐、烧伤等,大量水分丢失,血浆的胶体渗

Next
Pg.: 1 2 3 4


Back to home | File page

Subscribe | Register | Login | N